廢棄欄目
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
調查研究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《調研筆談》(黨建讀物出版社)一書從調查研究的重要性、方法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釋。
有的人認為,只有領導帶隊深入基層的調研才是調查研究。其實,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無不涉及調研,甚至可以說做好一切工作都要經(jīng)過調研。在日常接待群眾來訪時,黨員干部總要問明群眾的訴求,詳細了解他們的困難,這就是調查研究。
書中以兩個例子,闡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。一次,孔子的學生在煮粥,看見臟東西掉進鍋里,想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,連忙把臟東西撈出來吃掉了,這一幕恰巧被孔子看到??鬃右詾樗谕凳?,就暗中點撥他。學生很委屈,將真相說出,大家才恍然大悟??鬃雍芨锌骸拔矣H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定,何況道聽途說呢?!边@個故事告訴我們:如果不作調查研究,僅憑“眼見”“經(jīng)驗”判斷一件事,可能就會差之毫厘,謬以千里。
毛澤東是善于進行調查研究的典范。當年的《永新調查》《寧岡調查》《尋烏調查》《興國調查》《水口村調查》《長岡鄉(xiāng)調查》《才溪鄉(xiāng)調查》等,我們至今耳熟能詳。延安時期,毛澤東專門編寫了《農村調查》,收集了自己以往有關農村調查的一些報告。1941年春天,該書付印時,他在序言中說:“必須明白,群眾是真正的英雄,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。”“現(xiàn)在我們很多同志,還保存著一種粗枝大葉、不求甚解的作風,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,卻在那里擔負指導工作,這是異常危險的現(xiàn)象?!?941年8月1日,中共中央專門發(fā)布了毛澤東起草的《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》,明確提出“系統(tǒng)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。”
中國古代圣賢把自然運行的規(guī)律稱之為“道”,調查研究也有自己的“道”,這個“道”就是調查研究的基本規(guī)律、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。作者認為,調查研究應遵循五個基本程序:一要明確目的,編制計劃。二要收集資料,初步分析。三要做好準備,實地調查。對于領導干部來說,實地調查最為重要,應該在深入調研中向人民群眾學習,獲取規(guī)律性知識。四要匯總資料,分析研究。五要形成報告,得出結論。作者認為,調查研究要取得高質量,增強調查研究的針對性非常重要,必須增強問題意識,問題越聚焦,調查研究就越深入。
“天下難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”。毛澤東在進行《興國調查》和《尋烏調查》的過程中,關注各種各樣的問題:一個村有多少人口、多少土地,男、女勞動力各有多少,旱地、水田各有幾畝,多少孩子上學;一戶農民有幾間房,養(yǎng)幾頭豬、幾頭牛、幾只雞、幾個孩子,有沒有上學,一年收入多少糧食;家里有豆腐坊的,一年磨多少豆腐;村里有沒有學校,有幾座小橋;等等,這些問題具體細致甚至有些瑣碎,但就是這些看似“瑣碎”的問題,為毛澤東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良策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依據(jù)。
調查研究中得到的第一手資料,很多是零散和雜亂的,這就需要調研者用心傾聽、用心理解、用心辨析,從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中捕捉有用的線索。本書作者曾經(jīng)在山東高密松興屯進行調研,調研組并未事先通知就來到該村,村民們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們如何在新任支部書記的帶領下,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實現(xiàn)了脫貧致富。當調研組找到這位支部書記時,發(fā)現(xiàn)他性格靦腆,不善言辭。在陪同人員的介紹下,調研組才知道,這位書記原先在外務工,其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他掙了錢也沒有忘記父老鄉(xiāng)親,而是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。支部換屆時,他被一致推舉為支部書記。此后,他將全部積蓄投入村里的建設。在談話過程中,他的一句話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印象——“我自己都是黨的人了,還在乎錢嗎?”在作者看來,這些基層同志談的“點滴”、零碎“火花”,都是調查研究過程中的“真金白銀”。
不懂調查研究的人會認為調研是無用功,懂調研會調研的人則會樂在其中。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只有學會調研、善于調研,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,才能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中展現(xiàn)新?lián)?,實現(xiàn)新作為。